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中消协春节消费提示:绿色平安 共迎新春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击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在春节来临之际,不少消费者已经开始预定行程、采购年货,为迎接新年做准备。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广大消费者,在春节期间秉持绿色消费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勤俭节约、绿色消费

 

  春节期间,各类商品和服务会通过线上线下降价、打折、满减、赠送礼品等促销活动迎来消费旺季,其中餐饮行业更是因年夜饭、亲朋聚餐、商务宴请、婚宴庆典、旅游出行等消费场景增多而备受关注。消费者在消费潮前,首先要保持理性,审慎选择、适度消费,不要因为“爱面子、讲排场、比阔气”而冲动消费,造成铺张浪费。一是要注重商品实用性,摒弃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共同反对过度包装的商品;二是崇尚绿色简约,拒绝超量消费,同时把“光盘行动”当作生活的一种习惯、责任和修养,以“光盘”为荣,以“剩宴”为耻,自觉抵制餐饮浪费,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二、合理规划、安全消费

 

  春运期间出行人数高,人员集散性和流动性强,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易发多发,消费者在外出行消费务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自驾车辆出行,应提前了解有关部门发布的交通路况信息和交通安全提示,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旅行社出游,应尽量选择有合法资质、信誉较好的旅行社,并对行程安排、酒店标准、购物次数、收费项目、违约责任等事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在外就餐,尽量选择经营固定、环境卫生、口碑良好的商家消费,确保餐饮质量安全过关。选择滑雪场、游乐场游玩时,应选择经营正规有序、设施齐全完备的场所游玩,认真阅读场内安全标识和指示牌,严格遵守各项要求,仔细检查防护设备,留心照顾身边孩子、老人。

 

  三、识别陷阱,科学消费

 

  春节消费潮下,不乏有不法分子伺机敛财牟利,坑蒙拐骗,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非必要不透露手机号、家庭或单位地址、财产状况等敏感信息,不随意扫描二维码,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透露验证码。二是在预付式消费中,不要一次性充值较大金额,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较好的经营者,并仔细审阅合同条款,索要发票、缴费凭证并妥善保管。三是正规退费流程一般会以原路返还的形式返给本人缴费账号,任何以退费为由要求再次付费购买相关产品的行为都是诈骗!无论何种情况,如果出现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转账、汇款等要求时,应马上警惕,立即停止。四是在权益受损时,要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时向消费者组织投诉,或者向有关部门举报。

 

又是一年春来到,希望全社会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活力,服务高质量发展,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乐享高品质消费,度过一个祥和美满、绿色平安的新年。

 

(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

 

你有过跟“智能客服”斗智斗勇的经历吗?近些年,通信服务商、保险理赔、快递行业、打车平台、电商平台、商品售后等商业服务领域,开始广泛使用智能客服。但不少消费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所谓的“智能客服”操作麻烦、解决不了个性化问题。“智能客服”不智能,这个问题该重视了。


  有的客服热线接通后,会先放一段语音广告。比如,中国移动10086客服电话接通后会播放25秒的套餐优惠广告,直到第43秒才能听到人工服务选项。更让消费者诟病的是,听完广告后按语音提示选择一连串数字,才能通往需要的服务板块。但由于部分消费者对“智能客服”提供的选项不熟或理解有误,选错一个数字就不得不返回上级菜单再听一遍冗长的选项播报。如果消费者想咨询的内容不在这些选项中,只能寄希望于转接人工服务,但经常会被告知“当前人工坐席忙,请耐心等待”。


  有些平台的人工服务,并非等智能语音播报到最后一项就能接通,而是成了“隐藏款”。有消费者向记者讲述她拨打打车平台“T3出行”客服电话的经历——想投诉一名司机,智能语音播报了7项服务名称,听完却不知该选哪一个。她试着点了一个选项,“智能客服”的反馈是“未检测到您有此业务类型的订单,继续咨询请按‘1’。”她按了“1”,人工客服竟然接通了,但此前没有任何提示说人工客服应该这样接通。尽管解决了投诉问题,但这个“稀里糊涂”“误打误撞”的过程,仍然让她很不满意。

  记者发现,很多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客服电话层级设置繁复,人工服务“藏得很深”。或许是为节省成本,不少商家都在引导消费者与“智能客服”沟通,但系统却常常答非所问或无法理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消费者“千呼万唤”,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人工客服却很难找到。部分消费者反映,这种热线电话的设置给企业减少了人力成本,却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对于老年人、需求紧急的消费者尤其不友好。


  这样设置的客服系统,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西南政法大学数字经济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经济法学院教授王怀勇说,以投诉“T3出行”司机的消费者的经历为例,商家靠几个固定选项来提供服务,消费者的选择权已经受限,而没有明确指示以便捷到达人工客服的情况更是涉嫌侵犯消费者选择权。“一些操作受限的消费者,比如,听不懂专业名词的消费者、对智能终端操作不熟练的老年消费者,在智能客服的层层拦截下,可能就没有机会抵达人工客服、享受他们应有的权利。”“智能客服”给出的是预设的、标准化、浅层次的反馈,不能回答消费者个性化的问题,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在一些需要提供情绪价值的服务场景中,“智能客服”更难以发挥作用。比如,在售后服务、投诉等场景下,消费者很容易认为商家使用“智能客服”是在故意抬高维权门槛。王怀勇认为,在法律层面,这属于消费者监督行为被虚化。而涉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问题,更需要人工客服谨慎处理,不能指望“智能客服”。


  专家认为,对消费者主权认识的不深入,容易导致一些商家在设计客服系统时服务意识不强。有些监管部门对这一领域的监管也不够重视。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会倒逼各个主体对消费者主权形成更深的认知和更大程度的保护。


  新技术赋能,要立足于为人民服务。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教授张小洪说,原来的“智能客服”主要通过识别消费者提到的关键词,在信息库中搜索对应信息后答复,而现在人工智能科研领域正在攻关的基于大模型的数字人,则是根据人的意图生成有逻辑的内容进行解答,“从技术层面,‘智能客服’不够智能的问题有望解决”。


  只要态度和理念到位,“智能客服”与人工客服的组合应该能满足消费者对良好体验感的追求。首先,应该出台相关行业规范,对服务热线里的广告播报时长、选项层级数量做出一定的规定,明确人工客服选项,简化转接流程,提高人工客服的易得性;其次,应该建立消费者意见反馈机制,根据消费者的具体要求来优化客服系统的设计;此外,科研领域要加快基于大模型的数字人研发,具体的“智能客服”系统提供商要持续优化升级语言工具,以技术进步满足消费者需求。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上一篇: 第一页

下一篇: 消费警示:“借名买房买车”切不可行